隨著我國經濟飛速發展,科學技術進步,生活節奏加快,人際關系復雜,人們的思想觀念不斷更新,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日益橫行,社會環境也日趨復雜。這一切給人們的心靈帶來極大的沖擊,也波及到了校園,波及到了學生。加之獨生子女越來越多,受家庭的寵愛、社會的寵愛等種種原因,造成學生心理問題日漸增多,其中存在心理異常甚至心理疾病的學生已占了不小比例。近一段時間在我校周圍就發生了幾件令人震驚的事件: 第一件事發生在湖南省常德市臨沅小學。劉某,一個13歲的學生,因覺學校伙食太差,愿意為同學們作出犧牲而吊死在自家房中。第二件事發生在天津市河東區某小學。該學校一名六年級的小男孩,沒有按時完成作業,班主任發現后,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度,將其家長叫來,將學生的學習情況做了介紹,要求家長督促學生學習。在交談時,孩子跑出了學校,在學校一公里左右的順馳橋(距地面10米高)上跳下,當場死亡。
除此之外,如果我們用心觀察,會發現我們的周圍有許多這樣的學生:他們有的性格懦弱、孤僻,缺乏進取心,意志薄弱,沒有自制力,膽小怕事,沉默寡言,做事沒有信心,心理欠缺,懷疑同學看不起他,別人在一起說笑,他懷疑在譏諷他,議論他。可又有的專門找別人的缺點、挑別人的毛病,譏笑別人,從不思考自己的短處;有的凡事都以“自我”為中心,對他人他事漠不關心或蠻不講理,從不考慮他人,平時不會意識到自己的問題,反而遇事遷怒于別人,歸咎于社會,產生一種反社會性的人格,頗具攻擊性,一旦受到外界的激發,便會爆發出來,做出正常人認為不可理喻的事。又有的則生性激動,對所見所聞極易做出過激行為;有的學生孤僻離群,沉默寡言,自我封閉。又有的則異常活躍,常常不分場合過分地表現自己;有的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,自暴自棄。可又有的則過于追求分數、名次,以至于心理失去平衡,表現考前焦慮不安、苦惱失眠,甚至在考場上因過分緊張而暈場等;還有些學生對于任何人、任何事都大大咧咧,滿不在乎。又有的則凡事斤斤計較,生性多疑,過于敏感。以上類似的還有許多。我們可以試想一下,如果任他們這樣發展下去,那么,他們的未來將會是什么樣子?
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,使他們擁有健康的心理,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。
蘇霍姆林斯基說:“最完備的社會教育是學校—家庭教育。”在影響孩子成長的各種因素中,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最重要的兩個,整合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,形成教育合力,對孩子的健康發展非常必要,這也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,尤其是小學階段的學生,學校教育更加突出重要。為此,教師學習和掌握心理衛生常識尤為關鍵。
|